条子泥:生态观鸟地标“热出圈”
来源:盐城新闻网 2025-04-28 编辑:沈 业通
春风拂面,候鸟纷飞。今年春迁高峰期,条子泥湿地观测到超过数十万只候鸟,涵盖蛎鹬、黑嘴鸥、白腰杓鹬等鸻鹬类“主力军”,以及勺嘴鹬、东方白鹳、黑脸琵鹭等珍稀鸟种。
鸟来了,观鸟的人也来了?!霸诠勰裥畔⑵教ㄉ峡吹胶诹撑叵稚硖踝幽嗟南⒑?,便迫不及待来到这里?!?月21日,来自徐州的张广志举起一臂长的长焦镜头,寻找黑脸琵鹭的踪迹,“这种鸟十分珍稀,希望能成功观测并记录到它们的身影。”
远处的数十只鸟在水中或滩涂上觅食或休憩,惬意十足?!巴郏枚嗄癜。 痹?20亩高潮位栖息地的观鸟平台,一群游客通过高倍望远镜观鸟。章成花是东台人,这次特地带常州的亲友到条子泥观鸟。
作为东亚—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的关键节点,条子泥湿地总面积约129万亩,以其丰富的底栖生物资源和修复后的健康生态系统,成为鸟类迁徙的“国际机场”,也被誉为“候鸟天堂”。截至2024年,条子泥记录到的鸟类种类已增加至414种。极危物种勺嘴鹬全球种群仅600只左右,在条子泥区域最多时可以观测到200多只。
来自全国各地的观鸟游客和摄影爱好者,一波接一波慕名前来?!霸粗挥辛阈堑墓勰癜谜?,现在不仅来看鸟的人多了,以湿地观鸟、亲近自然为主线的生态研学游、亲子游也持续升温?!碧踝幽嗍亍澳竦肌倍〗C髟且幻缜ぷ髡?,如今成功“转型”,将爱好变成工作。
“我会带着游客拍摄各种鸟类,告诉他们在哪个点位看什么鸟,哪些区域禁止涉足、航拍?!彼底?,丁剑明从车里拿出一本笔记本,“每年什么时候会来什么鸟,在哪个点位观测到了多少,我都会记下来。从数量的增长,我也真切感受到生态越来越好了。”
近年来,条子泥湿地实施海岸线生态修复27.6公里,建设生态廊道20公里,退渔还湿1.7万亩,累计修复湿地超6万亩。为解决迁飞区候鸟栖息地不足问题,当地大胆创新,人工打造出国内第一块固定的高潮位候鸟栖息地,让数十万迁飞候鸟在黄海涨潮时有了安身、觅食、栖息之地,被誉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“中国样本”。
春天抢拍“自带干饭工具”的勺嘴鹬,夏天是黑嘴鸥繁殖的季节,秋天遍地盐蒿草红了,冬天纷纷来拍火烈鸟……“候鸟天堂”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打卡。
“鸟种数量在不断增加,鸟类的数量从原来几十万只到现在的数百万只,这些都是我们湿地的?;こ尚В慰椭泄勰癜谜弑壤仓鹉晟仙?。”条子泥湿地运营主管金娟说,湿地四季景色各异,条子泥景区以观鸟游为中心,结合不同季节策划摄影、体育、研学等生态旅游产品,形成观鸟赛、摄影培训营、生态露营等品牌,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。
新闻短评
当生态羽毛扇动经济新翅膀
当几只丹顶鹤乘风“空降”盐城市区,市民化身临时“守护者”的温馨画面刷屏网络,这场意外邂逅不仅展现盐城生态之美,更让“观鸟经济”再次破圈生长。此前,盐城以“鸟类天堂”名义向“花鸟使”李现发出邀约。如今,候鸟振翅为这座城市写下生动注脚——生态流量正转化为发展新动能。
作为我国首个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地,盐城是东亚—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“黄金驿站”。全市野生鸟类记录共447种,相当于全国每三只鸟中就有一只与盐城结缘。从海岸线生态修复到退渔还湿,从打造国内首个高潮位栖息地到生态廊道建设,盐城以智慧和匠心,在黄海之滨绘就一幅生机勃勃的“鸟类天堂”画卷。
独特的生态禀赋,成了盐城无可替代的发展密码。条子泥湿地的观鸟平台上,“长枪短炮”林立;曾经的社区工作者转型为专业“鸟导”,用热爱讲述候鸟故事;亲子研学团在湿地课堂里触摸自然脉动。盐城围绕候鸟聚合多元场景、开发文旅业态、打造消费亮点,更以“四季观鸟”为轴,串联摄影、露营、科普等多元业态,让“观鸟经济”从单一观赏升级为全季体验。2024年超6500万人次的游客量,正是这份生态答卷最有力的注脚。
但热度之下,更需冷静思考。盐城要想让观鸟经济行稳致远,既要以科学规划为尺,划定人鸟和谐共处的“安全边界”,避免过度开发;也要以创新思维为笔,延伸产业链条,让观鸟与乡村振兴、文创设计等深度融合,碰撞出全新火花。当生态?;び刖梅⒄雇倒舱瘢纬嵌茉诼躺郎?,续写更多“一只鸟带动一座城”的精彩故事。
相关新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