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门服务24小时接单软件_全国空降同城微信,100元不限次数上门电话,51栖凤楼茶楼论坛最新消息

中国文明网总站 联盟网站
首页->要闻

仇爱清家庭订10份晚报赠老兵

来源:盐城晚报   2021-10-27   编辑:胡 丽丽

仇爱清和老兵在一起。

仇爱清赠报致敬老兵。

 

  “你好,请帮我家订10份2022年度《盐城晚报》,我们要送给10位老兵。”10月25日上午,“中国好人”仇爱清致电本报新闻热线。

  “这些老兵在抗日战争、抗美援朝战争、抗美援越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,有一、二等功的,很多人腿子、膀子断了,身上留有弹片?!背鸢宥榈厮?,“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,江山是他们打下来的,我们要永远记住他们的功勋,关爱老兵,尤其是一些伤残军人。”10多年来,仇爱清家庭年年向老兵赠阅《盐城晚报》等报刊,老兵们收到这些“精神食粮”都很高兴。?

  赠报致敬老兵

  当天下午,记者来到盐城市爱清红色文化教育陈列馆,这座陈列馆位于亭湖区先锋街道东河村境内一幢楼的4楼。仇爱清带领杨瑞玉、夏广成、邹应怀等老兵参观陈列馆后,记下了大家的家庭住址和联系电话,表示继续向他们赠送来年的《盐城晚报》。

  邹应怀是一位抗美援朝老兵。邹老说,仇爱清全家都是好人,年年给老兵订报,逢年过节还看望他们,送上慰问品,让他们很感动。

  老兵杨瑞玉1943年出生,1965年赴越南参加抗美援越战争,经过4年的英勇奋战,于1969年回国。杨瑞玉胸前的三枚勋章,分别是出国参战前国家颁发的出国勋章、参与击落敌军轰炸机而得到的奖章和抗美援越战争胜利50周年的纪念勋章。

  “你们也是普通的家庭,可一次又一次奉献爱心,在又一年订报之季来临时又想到我们,又一次给我们订阅喜爱看的家乡晚报,让我们晚年的生活在报纸的陪伴下更有滋有味,谢谢啦。”杨老拉着仇爱清的手有点激动地说。

  “我们能够安享和平,享受安定社会带来的红利,与部队官兵们舍小家为国家无私奉献不怕牺牲是分不开的,因此,我们家会从不同的角度去为部队、为子弟兵、为老兵做点实事?!背鸢逅?,这次以赠阅晚报的方式致敬老兵。

  一家人都有爱心

  仇爱清的堂祖父仇一民,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26年,仇一民陆续秘密发展了多人入党,建立了草堰口党小组,仇一民任组长。1928年在执行革命任务时遭敌人杀害,1987年被追认革命烈士。他的父亲仇天祥也是一名共产党员。在解放上海时,他父亲曾用船在黄浦江上运送解放军指战员及物资。

  从小受到红色文化熏陶和爱国主义思想洗礼的仇爱清,带领家人以始终不变的拥军初心、永不停歇的拥军脚步、深厚的拥军情意,在双拥道路上不断前行。

  1982年以来,仇爱清家一直热心于公益事业,每年春节、端午、中秋、八一,一家人都要到盐城军分区和驻盐部队送鱼、肉、水果,还为部队植树和修路等,常年为军烈属、伤残军人及困难群体提供各类志愿服务。

  仇爱清的儿子仇宽小时候就跟着父亲做公益。2008年,仇宽应征入伍,更是时时处处以雷锋为榜样,坚持学雷锋做好事。他的一位战友,数百元津贴费上街遗失,一时没有了零用钱。仇宽得知后,将自己剩余的津贴费300元给了这位战友,战友深受感动,连队得知这一情况表扬了他。

  2012年,仇宽退伍后到市级机关工作,仍以雷锋为榜样,不忘那些需要帮助的人。10多年来,仇宽捐献款物累计达8.5万元。他先后获得“市希望工程奖”“市慈善总会爱心奖”“市五一劳动奖章”等10多项殊荣,当选“盐城市青年岗位能手”“市级机关优秀共产党员”“市最美职工”。

  将拥军进行到底

  “盐城是一座英雄之城、红色之城,更是一座双拥模范之城。”仇爱清对记者说,“作为拥军模范家庭,我们理应为营造军爱民,民拥军,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浓厚氛围带好头,为传承好‘红色基因’作表率。”

  仇爱清全家省吃俭用,历时近40年搜集红色文化藏品近2万件,于今年“七一”前夕建成红色文化教育陈列馆,吸引众多青少年学生、市民前来参观,接受红色文化熏陶。他希望通过这种义务展览活动,让更多人了解我军成长壮大历史,热爱人民军队,发扬光大拥军优属传统,促进军民鱼水情。仇爱清家庭还曾将收集的80件红色藏品无偿捐赠盐城烈士陵园。

  “爱国拥军是每个老百姓的责任和义务。”仇爱清表示,“我们家会一直坚持做公益,将拥军进行到底。”仇爱清的家庭获得“全国文明家庭”“全国五好家庭标兵”“江苏省最美家庭”“盐城市最美家庭”光荣称号。他本人先后荣获中国好人、全国劳模、全国十大爱心人物、省拥军先进个人等100多项殊荣。





相关新闻: